第七百二十六章:家书、巴东军区、丝绸之路(2 / 3)

并掌控一部分的益州水师。

汾水水师已经没有了存在了必要,现在太平道境内,水贼几乎见不到影子,而就算是残存了几名书贼,也不过只是大猫小猫两三只,根本掀不起多少的风浪。

新设立的巴东军区一共只有六处城邑,分别是巴郡东部的枳县、朐忍、临江、平都、鱼复、涪陵。

枳县、朐忍、临江、平都就是当初赵祗一路扮演溃兵逃亡江关之时的四城,而白帝城就在鱼复,涪陵则是另一个重要的关卡。

设置巴东军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益州东部的门户,防止荆州军可能到来的侵攻。

不过现在汉魏两庭已经打出了真火,双方陈兵于北方,现如今又天寒地冻,一般而言是绝对没有多余的军力,也没有时间和条件队益州发动进攻。

甘宁被封为了折冲将军,统领鱼复的水师,白帝城就在鱼复的地界之内,受赵祗节制。

赵祗本来带领十数万益州黄巾军里应外合使得许安能够顺利完成计划,完成驱虎吞狼之计,使得许安能够带领大军偷渡阴平,一路南下,一举建功,毕其功于一役。

就算没有里应外合这一份功绩,只是带十数万黄巾军归附,其功绩也能被升为正五品的封号将军。

而后,赵祗亲身犯险,假扮溃兵一路掩护,智取白帝城,巧夺江关,攻占涪陵,一举占据了益州东部门户,断绝了荆州军进攻的路线,让益州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赵祗的功绩可谓显赫。

按理来说其功绩,就是封为正四品的的四征、四镇将军也足够。

不过最后许安还是没有晋赵祗为正四品的重号将军,而是封赵祗为镇南将军,加巴东兵备道。

没有将赵祗升为四征、四镇将军,许安的考量较多,不过有功需赏,有过则罚,若不能赏罚分明如何安定人心。

于是赵祗便成为了太平道中第一个获封爵位的人,被封南岭伯。

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并没有伯爵,许安如今只是名号只是晋侯,自然是不能随便封赏王侯。

至于塞外的归义侯,那个自然是有所不同。

王爵肯定不能赦封,许安以后也不可能封任何人为王,赐封王爵乃是取祸之道。

太平道内授予的爵位都是军爵,授予武将并非是贵族的象征,而是更多的类似一种荣耀,就像是封号将军的封号一样。

步子迈的大,并非是好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太平道内的道众他们虽然收到了太平道革新思想的影响,但是还是有着很多这个时代独有的一切。

指望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是不现实,是脱离了实际的。

改革也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汉代这样识字率低的可怕的年代玩民主,那么无异于自寻死路。

在汉时这样迷信鬼神之说的时代宣扬唯物主义,换来的多半是异样的眼光,没有多少人会去相信。

社会的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任何的事情都是循序渐进,并非是一蹴而就。

拿土司制度举例,清朝为什么可以成功改土归流,而元朝、明朝却不行。

因为土司制度刚推行时,在元朝时期,各方面的问题都很多,制度还在完善当中。

而随着发展,明朝继续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臻至完善,明朝开始改土归流,收获了一定的成效。

而清朝最后因为有了元、明两朝遗留下的经验,这才改土归流成功,因为元、明两朝已经解决了最为苦难的问题。

益州事定,许安也没有什么必要再留在益州。

离开益州之时,许安命令张燕开始招募工匠,修筑益州鼎两樽,分为子母两鼎,子鼎留在益州的治所成都城中,母鼎由军卒运送回应天郡内的神明台中。

如今神明台中已经放置了中州鼎、并州鼎、凉州鼎三鼎,加上益州鼎,神明台上便有四鼎。

太平道每攻占一州将其纳入疆域,铸造一鼎送往神明台,都极大的振奋太平道内民众军众的士气,这一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让太平道辖内的民众认为太平道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太平道的宣传攻势已经初见成效,益州之战成为太平道报社的第一次大规模宣传活动。

黄巾军进军益州的战报,被稍微润色了一部分刊登到了报纸之上发行了出去。

而后许安亲自带领麾下军将翻越摩天岭,偷渡阴平的事情也被一一披露了出来,写成了故事。

赵祗袭取白帝城的事情也被写成了故事。

还有在成都之战,进攻益州数战之中的一些英雄事迹都被着重点出,宣教府开始宣传造势。

这些故事经过了宣教府的改编,被广泛推送到了各地的说书人手中。

再经由那些说书人的口口相传,在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