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地隆冬之苦寒,若非身临此境,真的很难想象。大雪纷飞时节,那雪花并非片片舞荡飘落,在空中便凝结成团,雪块纷纷砸落下来,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山川泽野尽被掩埋!
辽西的令支,原本曾是鲜卑段部的大本营。早数年之前,羯主石虎北进,痛击段部,段部首领段辽不敌,率领部众渡过辽水向辽东溃逃。然而在撤退途中,段辽又被他直接所接纳的慕容翰反噬,联结慕容皝将段部残余部众侵吞大半。
自此之后,原本曾经独大一时、盛极统治大半个幽州的辽西段部便一蹶不振,彻底沦为了羯赵的附庸。而令支这个原段部的大本营,便也成了羯国继续攻略辽地的前进基地。之后羯主石虎几次进攻辽东慕容部,都是由此集结军众,向东出击。
辽地冬日严寒,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用兵,更兼羯主石虎年初定策南征,也将一部分兵力向南抽调,所以令支此地便越发冷落下来。
但这所谓的冷落,也只是相对此前而言,目下此境仍然聚集着军民十数万之多,同时各方势力鱼龙混杂,并不算完全的平静。
羯国虽然攻灭段部、占领了令支,但对于广拥河北之土的羯国而言,辽西之地苦寒贫瘠,并不值得大军驻扎、用心经营。
因是此境羯军主要集结于幽州的右北平、燕郡等地,幽州刺史张举坐镇徐无,章武公石斌坐镇渔阳,分领部众。至于对辽西的统治,则主要是通过威吓、羁縻当地的势力,并让他们各自牵制。
辽西本境势力庞杂,段氏虽然被覆灭,但仍有相当规模的残余,由段辽之弟段兰统率,早年曾经前往冀州跟随石虎回攻襄国,之后则回驻故土令支,作为羯赵攻伐慕容部的先锋。
毕竟段部之覆灭,主要原因虽然是羯赵的进攻,但慕容部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举动,才是段部就此一蹶不振的直接原因。因是段兰等段部残余对慕容部的恨意,要远远超过了对羯国。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羯国势大,远非段部能够挑衅,至于辽东的慕容部,本身便分裂内讧,若非其地较之辽西更加偏远,说不定早就覆灭。段部若能相助羯国杀灭慕容部,日后未必没有复兴的机会。
但段部毕竟是一群亡族之余,石虎就算能够包容他们,也不会完全放心,所以更北方的宇文部也被招引安置在辽西,用以制衡段部这些残余。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十数个东胡部落的胡部义从,也都被扎堆安置在了令支附近。
而在这当中,有一股势力比较特殊,那就是已故中朝名臣刘琨的旧部,其世子刘群并幕僚卢谌、崔悦等人。
刘琨其人,出身名门,本身又是中朝名士之翘楚,兼有守节任险、临危效忠之大义。其人或是短于控御攻伐,但却长于抚慰集众,孤立于豺狼之群,虽死而无损节义,因是虽然已经死了二十多年,声誉并未损失多少。
特别是刘琨身死之后,此境仍然乏于安宁,战火纷飞、似无竟时,上位者狼子野心、漠视人命,生民苦难,无论晋胡之众,对于刘琨的追思不免更盛。
刘琨其人身死,但其遗泽仍存。也正因为这一点,其子刘群并旧部之众虽然势力尽失,无力自保,辗转于虎狼之间,却仍能得以保全。无论是早年的段辽,还是之后的石虎,俱都要借助刘琨誉望遗泽,用以招抚晋胡之众。
辽地偏远寒荒,本就难以蕴养出人多势众的大部族。因是东胡之中无论段部还是慕容部,他们所以能够壮大起来,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国大乱,得以接收众多的晋民亡户,段部占据地利之便先得兴旺,而慕容部则久来标榜慕汉,慕容廆父子两代礼敬士人,将众多晋人亡户化为己用,才能后来居上,称豪辽东。
石虎也是有鉴于此,在攻破段部之后,将旧年依附于段部的刘群等人安置在令支,让他们借刘琨的遗泽声誉招抚收容晋民,以此来长期削弱慕容部的力量。
所以尽管刘群等人尚不如段部、宇文部势大,但居住令支数年下来,也经营起一支颇为可观的力量,数千晋胡之众依附他们而艰难求生于此处境域之中。
辽地寒荒,难筑雄城,甚至就连令支作为旧年段部的大本营,本身也不是什么大城,板筑夯土结成的微浅城池,之后随着势力逐渐壮大,在于原本的城池基础上层层外扩,便形成非常古怪杂乱的结构。
从这一点而言,段部的汉化其实还要逊于慕容部。慕容部特别是在慕容廆在位时期,便非常注重兴筑城池,用以聚拢生民、淡化本身的渔猎习性。
而这一点在军事上也极为重要,有了城池的存在,便能聚集更多生民,生民一旦聚集在一起,对民众人身的掌控也能更有力,一旦作战起来,征发卒力的效率便会大增。
刘群所部聚居于令支城的偏东南位置,营舍连绵阔及十数里,布局井然有序,跟令支周边其他几股势力相比要整洁得多。甚至在营区之中还有着两座小小的集市,多有周边生民在这里交易有无。
但是整个营区中,以老弱妇孺居多,真正的丁壮数量则非常的少。这一点也属正常,在没有秩序的乱世中,所谓的仁义抚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