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那李定国,没有上当。”崇祯笑着道。
答案很明显,如果李定国答应了孙可望的撺掇,那今天沈浪就不可能推举李定国担任远征军的主将。
沈浪点点头道:“那李定国虽然为人忠厚,但并不愚笨,他没想过劫人,反而是想尽可能的联络一些人上书为张献忠求情。”
“而且,李定国此人有儒将之风,他眼见这些年大明越来越好,百姓安居乐业,不忍再动刀兵。”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同室操戈。”
崇祯点了点头,也认可李定国的人品,但随即道:“可这李定国,并未将此事上报朝廷。”
沈浪轻叹一声道:“毕竟人无完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李定国也的确难办。”
“如果他上报了朝廷,岂不是有出卖父兄之嫌?”
崇祯想想也是,也就没准备以此事怪罪李定国。
沈浪继续道:“这样一位将才,如果被孙可望那种小人陷害,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才想着派他远征,这样孙可望就没什么念想了。”
崇祯听了点点头,他这些年电视剧和电影看得多了,也对反派很是厌恶,每每看到剧中的反派,恨不得他们早点死,死得越惨越好。
而孙可望这种歹毒之人,无情无义,无所不用其极,很符合那种反派气质,简直是坏得流脓的那种。
所以在沈浪又讲述了正史中孙可望所干的那些事情之后,崇祯更是恨得牙痒痒,就如同沈浪所说的那样,有些人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只要一有机会,就原形毕露,这孙可望就是如此。
因为正史中,在张献忠和艾能奇先后战死时,孙可望为了夺权,先吞并了艾能奇的部众,又经常故意制造矛盾,打压李定国和刘文秀。
刘文秀由于一次轻敌冒进而战败,被他抓住机会削了爵号,还直接拆散了刘文秀的部众,然后对手就只剩下李定国一人。
李定国多次受他羞辱,甚至当众被打了军棍,为了努力的维持抗清战线,一直忍辱负重的承受了下来。
可这并没有感动孙可望,反而让他变本加厉,在李定国率军进攻湖广时,他为了阻止李定国立功,从而强大声望,竟然直接下令撤走李定国原本已经设定好的两路伏兵。
如果不是李定国悍勇,后果不堪设想。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不知收敛,反而越发嫉妒,处处与李定国作对。
在李定国与清军交战时,不但不给予支援,反而落井下石,断其后路。
在屡试不成时,最终恼羞成怒,甚至不惜直接出兵攻打。
这种倒行逆施之举,连他的部下都看不下去,在战场上纷纷倒戈,从而让他兵败如山倒。
可是,他不甘心失败,不但没有借机向李定国和刘文秀认错,反而直接北上投清,想引清兵为自己报仇,并出卖大量情报给清廷,让永历朝原本大好的抗清形势急转直下。
可以说,南明永历朝的失败,与孙可望有着很大的关系,李定国等人就算不能将南明势力进一步扩大,但也不至于让永历帝最终落得个被吴三桂勒死的下场。
所以,沈浪对这厮是非常厌恶的,简直没有任何底线可言。
不过这一次,孙可望的命运也随着沈浪的到来而彻底改变,还没等他的本性彻底暴露出来,便跟随走投无路的张献忠一起归顺朝廷了。
所以沈浪总不能因为正史中他做的一些事情,现在就随便找个借口将他干掉。
这样不但容易让李定国几个兄弟心生不满,与朝廷离心离德,也不利于朝廷收拢其他归顺之人的心。
毕竟这些年归顺朝廷的也不只是张献忠这一支叛军,还有李自成的部下,更有被灭掉的满清各部。
所以沈浪虽然很不喜欢他,但也没有直接拿他开刀,准备让他慢慢的自生自灭。
可没想到,此人本性难移,即便是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依然想要搞点事情出来,那沈浪就不能放过他了。
不只是沈浪,崇祯对这个坏得流脓的家伙也起了杀心,毕竟他可不是个善主。
于是,崇祯直接道:“沈卿,你既然打算让李定国率军出征,那孙可望的计划便无法进行,难道你打算就此放过此人不成?”
如果沈浪没有什么好办法除掉此人,崇祯就准备化身正义的使者,亲自动手了,决不能再让这样的祸害活着,哪怕他翻不起什么浪花也不行。
沈浪立即回道:“陛下,我准备待李定国出发后,就立即将孙可望抓起来,以他的秉性,肯定会将此事推到李定国头上。”
“而李定国已经将孙可望所说之事与刘文秀商讨过,所以刘文秀必然知道孙可望在说谎。”
“刘文秀与李定国更亲近,既然知道孙可望的阴谋,肯定会站出来指证。”
“我手里还有其他一些证据,足以将孙可望此贼定下大罪。”
“随后,我会亲自将此事通过无线电告诉李定国,以李定国的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