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以前还是晋寿侯府世子时是来过皇宫的,不过一般都是随着父亲前来参加宫里的宴会,被皇帝在泰和殿正式召见还是第一次。
刚被人抬着越过殿门口高高的门槛,里面就传来一道几分熟悉几分陌生的声音:“阿焱受苦了,瞧你这小脸都……”
随着人走近,皇帝看清了他的模样“清减”两个字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了,顿时尴尬地卡在那里。
阳焱眼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笑意,垂首敛眸,道:“草民苏阳焱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请恕草民身体不方便,无法行大礼。”
皇帝轻咳一声,道:“无妨,听闻前些日子你受了委屈,朕竟然到近日才知道此事,不过看你的样子,在苏家的日子似乎过得还不错。”
“劳陛下惦记,父母兄嫂都对草民很好。”阳焱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激,随后叹道,“此事草民不委屈,真正受了委屈的该是左阳仪才对。”
皇帝对他的表现很满意,若他所言是出于真心,那么足以可见赤子之心,若是伪装,能装得如此完美不露一丝痕迹也足以见得他的本事,无论哪种都可以证明此子绝非庸人。
“难得你遭逢大难还能如此豁达,”他没有深究,拿起案上的话本,道,“想来你也知道朕寻你来是为何,你这本书可是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啊!”
“是,草民知道。”阳焱微微抿着嘴,面上带着几许激动几许羞涩,“草民初时写话本只是见家中贫寒,不愿做废人拖累了家人,后来心有不甘便将多年琢磨的东西写了进去,不想竟惊动了陛下。”
说到不甘之时他眼中难免带了丝黯然,不过很快又露出了笑意:“但是能以另一种方式一展所学,草民也算心满意足了。”
皇帝对他的说法不置可否,提起了其中几条未能实施的计策,然后略为失望地发现这些真的只是他的不成熟的想法,包括那些被证实可行的法子,起初也只是源于他的奇思妙想而已。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没用了,相反考较了一番他的学识之后,皇帝更加认定此子可称为一枚璞玉,经过磨砺之后必定能大放异彩。
他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少年的腿,心想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经得起这个被打磨的过程。
皇帝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提出可破格提拔他入朝为官,却意外地遭到了拒绝。
“多谢陛下的美意,不过草民如今志不在此。”阳焱神色自若,仿佛他所拒绝的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国之君。
皇帝并没有因此发怒,只面色淡然地问起了他今后的打算:“阿焱莫不是准备日后都以写话本为生?”
阳焱有些腼腆地笑了笑道:“陛下,实不相瞒,近年来草民除了写话本外,还有在教导几位兄长和幼弟读书,发现自己在这方面颇有些天赋。”
“草民心里有个想法,想建一所书院,为我朝培养人才,也算是尽些绵薄之力,希望能为陛下分忧。”
“你的志气倒是不小,”皇帝略有些吃惊,“你可知道建书院并非你想像得那样简单?”
苏家的事早有人调查清楚呈上案头,他自然知道苏家几兄弟被他教导得不错,不过那是在苏家人信服他,并且眼界有限的前提之下。
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哪怕他是闲云居士有着不小的名气,但那只是因为他的话本子写得精彩,要想以此吸引学子前来求学却没太大的可能。
而且一家书院总不可能只有一个老师吧?那些名师大儒能愿意到他手底下任职?皇帝摇头感叹,少年人想得未免也太天真了。
“草民明白当中的困难,不过草民只是立志如此,并非想立即就将书院建成了。”阳焱说着从椅侧掏出几本书,恭敬地垂首举在头顶,“草民这里编撰了一套启蒙教材,还想请陛下帮着掌掌眼。”
虽然觉得他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不过看在正是他那些不成熟的想法,提出了些利国利民的建议,而且见他确有些才华,皇帝对他还是多了些耐心,挥手示意太监过去将书呈了上来。
将书本拿到手中,见到封面上的几个大字,他便先在心里赞了一声“好字”,忆起当年他还是晋寿侯府世子之时,自己听闻他少年中举高居榜首,还曾夸过他一句的。
假若他未曾跌落山崖双腿俱废,哪怕是回到农家想来也会继续走科举之路,以晋寿侯之性情该会从旁扶持,未来朝中也能多一良臣,但他经历磨难之后竟然改了志向。
皇帝心里有些可惜,翻开书时不免有了些期待,结果一看就先惊“咦”了一声:“你这墨点横线是用来断句的?”
“回陛下,草民将之称为符号。”阳焱面色平静地答道,“如今夫子教导学生之时全凭自己的理解断句。”
“可各人的水平不同,难免会有人断句错误,夫子自身都断错了句,学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