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1 / 2)

最近薛国观把精力放在替崇祯搞钱上头,千方百计想开辟财源,加上内阁到底不是顺天府,所以最近对京师的物价就关注的少了。

等几个随员进来,把粮价等相关物价一说,薛国观就是面沉如水,呆坐在椅子之中。

见他如此,那个东厂来的内使自觉完成使命,阴阴一笑,拱手道:“阁老,咱家告辞了。还望阁老早日平抑物价,不然的话……”

“唔,老夫知道,此国之大政,请转告大伴,请他务必放心。”

在这种时候,薛国观还撑着阁老架子不倒,那个内使打了个躬,冷笑一声,便是转身告辞离去了。

若是依这个内使的意思,最好是不管薛国观的死活,直接将京师物价报上去就得了。

他是奉提督东厂太监王化民的命令赶过来的,锦衣卫的辑事权已经很小,几乎为零,万历和天启朝还十分威风显赫的缇骑,在崇祯朝根本就看不到踪影了。

这是周延儒提议的功劳,厂卫的侦辑权,在这个东林党人的提议下被取缔了,然后文官们可劲的贪污,皇帝连最后的监督手段也是没有了,当然,崇祯以为东林党人都是正臣,可资信任,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监督……嗯,这个视角十分有趣,非常有趣。

当然,厂卫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还是有一些番子秘探,主要的工作就是侦查在京师的百官,武将,还有一个传承百年以上的传统,就是监督京师物价。

这个传统可能还是永乐年间传下来的,反正现在也没有废除。除了物价,当然还有小民百姓对物价的评价。

要是厂卫和谁过不去,百姓嘴里该大员的口碑肯定不好,不过这样就是往死里得罪人,一击不倒,皇帝不信,厂卫自己就得倒霉,所以这种大杀器也不会常用,更加不会乱用。

在发觉物价不对,百姓啧有怨言的时候,王化民和薛国观虽然没有什么交情,不过还是出于对大明政局的负责,派人来提点了一番。

崇祯信用的太监,十个有九个都是混蛋和无能之辈,大半连魏忠贤的衣角都摸不着,只有一个王承恩,忠心耿耿,能力是欠缺了那么一点,论起操守来,说真的,不少跨下有小鸟的士大夫,还是真比不上这个阉人呢。

至于这个王化民,和王承恩走的很近,也算是操守还过的去,但薛国观在某件事上得罪过他,此人肯派人来,说明事态还是较为严重的。

正因如此,薛国观在听说是王化民派人警告后,才郑重其事,不敢怠慢。

京师的米粮,向来是南漕运来,在通州还有百万石的仓储,按说是不该米价腾贵才是。但最近这一段时间下来,苑平城和丰台等地的时疏倒还没有涨价,每天大量供应京师,但最基本的粮食,却是每天见涨。

现在一石粮已经涨到了四钱五这个价位,再继续走高,京师里头就肯定是骂声一片了。

“来人,将我这封书简,速投到通州。”

“是,老爷!”

薛国观匆忙一就,一封小简几乎是眨眼就写好了,京师粮价涨起来,肯定是存量不足,粮店一见不足,就越发囤积居奇,想打平粮价,就得先从官储上着手。

没有官储,一切都是虚的。

不过,薛国观心里也是明白,通州号称有百万存粮,但大半是历年的陈米,手一搓就成灰的居多,这样的粮食只是帐面数字,想拿来吃,百姓还不如去啃树皮顶事。

然后剩下来的还要供给北方军镇,不可能全部是供应给京师,宣大,蓟镇,辽东,粮食缺口十分巨大,光是有饷银是没用的,没有粮食,士兵又不能拿银子当饭吃。

再加上鲁军也是由通州仓储供给粮食,这压力和缺口就更大了。

说来这规定也真脑残,漕粮一路北上,到达山东地界不停不放粮,一直到通州仓储后,再由小船运回山东地界,分发给诸军。

这不就是纯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

当然,文官们不会这么认为的,这种费事费力的举动,在他们看来是杜绝武将贪污浪费,并且可以由他们一手操控粮饷发放,可以杜绝军镇坐大,嗯,反正是一举多得。

至于浪费粮食和虚耗脚力,这个就属于另外一个范畴,不在讨论范围之中。

写完给通州仓场侍郎的小简,薛国观沉吟了大半天,终于又取过一张纸来,这一次下笔却是快的多了,涮涮写就,又是交给人去送。

在这当口,透过房门空隙,他也是看到了一脸晦气神色的杨嗣昌重回阁中。

杨阁老离开大约不到一个时辰,这个时候,他请奏对,谈事,再出来,时间是刚刚好。不过,看他的脸色如此难看,想来是有人多事,把事情的实情告诉给这个刚刚入阁,春风得意和刚愎自用兼有的权臣了。

换了别人,摆杨嗣昌这么一道,杨嗣昌必定会想办法立刻报复回来。

不过是薛国观如此,他就真没有办法了。

论精明,薛国观不在他之下,论帝眷,薛国观也不在他之下。论权势,薛国观更在他之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