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笔山(1 / 2)

随着李植连番大胜的消息不断往外传播,京城,京畿,甚至整个大江南北,百姓们都对李植刮目相看。李植在民间的威望,再次大涨。而此前因为李植办报而炸锅的文人们,在百姓心目中,形象大损。

此时皇极殿的早朝上,文官们听到李植的捷报,一个个神情尴尬,

朱由检淡淡说道:“倘若兴国伯不在,洪承畴在笔架岗已经溃败。若无李植,我大军已经折损两名总兵,无法再战。兴国伯中流砥柱之名,实在不虚!”

听到天子的话,众官面面相觑。如今李植立了功,天子派锦衣卫帮助李植办报的事情也变得合乎情理了。文官们虽然心下不甘,却也再不可能像从前那样群起而攻之大骂天子了。

虽然心里恨极了李植,但此时李植风头正劲,哪个敢顶风而上?得罪了天子事小,若是被安上一个通敌的名头,以后就吃不了兜着走。

如今天子再说李植是中流砥柱,百官们也不敢讽刺了。

文官们一个个默然不语,既不赞颂李植的功劳,也不再攻击李植。

朱由检看着沉默的文官们,笑了笑。自己力排众议支持李植,才换来锦州之战的良好开局。这李植立下的功劳,有自己运筹帷幄的一份!

但想到山东以后的事情,朱由检心里又一沉。李植如今不断立功,以后想让李植不染指山东,怕是难以办到。

朱由检叹了口气,说道:“李植杀敌有功,便恢复了他的太子太傅官位吧!”

众官听到这话,面面相觑,不甘心却又不敢反驳。

朱由检一挥手,说道:“既然众卿无事,今日便退朝了。”

####

杏山城外,十三万明军援锦大军联营十里,浩浩荡荡一眼看不到尽头。

杏山城内副将府大堂中,洪承畴打开大地图,召集众将议论军情。

李植因为在何家坳再破清军,救下王廷臣和白广恩,被天子恢复了太子太傅的官位,如今在军中地位更高。如今在这副将府大堂中,在众将的簇拥下,李植已经和洪承畴平起平坐。

众将对李植的高人一等十分服气。不但因为李植官位高,更因为李植确实能打。接下来的硬仗,要仰赖李植的还有很多。说不定一不小心陷入重围,就要靠李植来支援解围了。

众将以前见曹变蛟在李植面前毕恭毕敬还有些不理解,但经历了笔架岗和何家坳的战斗,众将都明白了为什么李植值得曹变蛟这样尊敬。他们一个个对李植恭谨起来,说话时候都执下官礼。

李植的兵马如此强盛,若是被李植提携一下,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洪承畴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我大军已入杏山,而松山城未受清军攻击,从松山到宁远的道路已经全部打通。我十三万马步援军已经齐聚,可以直接越松山北上。”

洪承畴一指松山城城北十里的一座山岗,又说道:“不过,要赶到锦山,大笔山是必经之路。清军在大笔山挖壕建垒,把大笔山筑成了一座堡垒。我大军若不拿下大笔山,粮草供应就要被清军截断。如今只有强攻大笔山,打通通往锦州城的道路。”

众人听到洪承畴的话,都是皱眉不语。鞑子虽然不善攻坚,但挖壕筑垒的本事不小。强攻清军的山垒,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清军围点打援以逸待劳,实在是狡猾。如今大明的兵马来解锦州之围,反而要攻打清军的山垒。

洪承畴看了看面色严肃的众将,一挥手说道:“我大军已经在杏山修整了两日,明日便赴松山,北上大笔山攻坚!”

####

皇太极站在天柱山山顶,使用千里镜远眺五里之外的大笔山。

孔有德当初在孙元化麾下和西方传教士学习火炮技艺,也从传教士那里得了三个单筒望远镜。明人称呼这种单筒望远镜为千里镜,被孔有德视为珍宝。孔有德崇祯六年渡海投靠后金时候,便把这三个千里镜带到了后金,献给了皇太极。

虽然这种千里镜只能放大数倍镜像,远不如李植的望远镜,但对于皇太极来说也是难得的宝贝了。他行军打仗便把千里镜带在身边,一旦行到视野开阔的地方,便拿出千里镜眺望远方,了解军情。

比起斥候回报的第二手信息,用千里镜眺望获取的军情是第一手信息,不会有差池,更为珍贵。

皇太极看着远处的大笔山,见负责建设山垒的多尔衮防御得颇为严密,沉吟不语。

皇太极身后,一众满清亲王、郡王、贝勒、固山额真等济济一堂,全部站在山顶的平台上,等着皇太极说话。

皇太极放下千里镜,说道:“郑亲王,你说李植所有的士兵都穿着盔甲?”

济尔哈朗在何家坳大败而归,折了皇太极的爱将鳌拜,本来是十分惶恐的。但皇太极听了济尔哈朗的战情描述,知道李植的兵马配置后,却没有责骂济尔哈朗。

似乎在皇太极的眼里,败给李植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皇太极细细询问了济尔哈朗关于李植的情况,尤其是对李植的大炮和盔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