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梦庚被册封为伯爵。
另外被崇祯派出来平乱的刘泽清、刘良佐皆被册封。
就连对崇祯非常忠诚的黄德功都被册封了,之前崇祯已经册封黄德功为靖南伯,他们就直接给晋升为了靖南侯。
此举无疑又是故意打脸崇祯,好像在说,崇祯刻薄寡恩,给他效命得不到重用,来我们这里,绝对不会亏待。
对于这些人的举动,有的人感恩戴德,立即委身,如总兵方国安。
有的人选择观望,想待时局明朗之后再做选择,如郑芝龙、王之仁、刘泽清、刘良佐之流。
有的人置之不理,如左良玉。
还有的人直接表示敌意,发兵征讨,如黄德功。
有拉拢,当然就有打压,南都一直都有一套现成的领导班子,这些人自然是最先受徐弘基和马士英等人关注的对象,在起事之前一些重要人物就被严密控制起来。
若是愿意跟随他们一起起事,他们自然是欢迎之至,并大力任用,若是愚忠崇祯的,那也不好意思,最先处理的就是你们。
如史可法、韩赞周等人,皆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被处置。
史可法因为影响力比较大,这些人权衡了下利弊,没有直接杀了,而是将其软禁了起来。
而韩赞周只是一个守备太监,本身份量也足够,既然冥顽不灵,那只能拿他祭旗了。
在此威慑之下,南都的其他文武百官,除了少部分坦然赴死之外,余者立即见风使舵,迅速改换门庭,与北方朝廷对立起来。
所以整个过程除了一些小波折,南廷的建立居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乱,仅仅是与黄德功的大军在扬州府爆发了一次大的战斗。
由于黄德功的军力与方国安、赵之龙相差悬殊,刘良佐和刘泽清又借故拖延,援军迟迟不达,黄德功不敌,只得退回庐州。
不过,这些人在击退黄德功之后,并未急着北上,甚至都没有制定北伐的章程。
原因很简单,他们可没有那么大的魄力想要收复北方,只想着在南方偏安一隅,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就可以了。
再说了,北方朝廷正在与流寇打得你死我活,何必打扰他们,让他们互相消耗吧,自己坐收渔翁之利难道不好吗?
若是真的趁此机会北上,说不定崇祯会丢下流寇,转而全力对付靖难军,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所以,他们早已经为自己的懦弱找好了借口。
至于北方朝廷怎么做,那只能看崇祯如何选择了。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