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点头。
这场君臣之间的问对暂时就放在了这里,张浚和赵昚谁也没有再次提起。
几天以后,戚方和邵宏渊的奏表一前一后来到了临安。
戚方的奏表来的早一些,先被张浚看到,张浚得知邵宏渊不听命令,仗着和自己的关系强行出兵,以至于战败,导致损兵折将,这让戚方非常生气。
他对于整个战争有着清晰的谋划和决断,对罗霄大山内的贼军实施了很彻底的封锁,相信他们很快就会耗尽物资,不得不出山和他们决战,到时候就是以逸待劳的局面。
可是邵宏渊偏偏不相信,硬是要出兵作战,结果打了败仗,损失惨重,损兵折将数千人。
这上哪儿说理去?
张浚一开始还有点生气,觉得邵宏渊不知好歹,背弃了他的信任,让他遭受不利。
但是出于对邵宏渊过往战绩的信任和对戚方的怀疑,张浚没有单纯相信戚方,而是决定再等一等,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消息送到。
还真有。
邵宏渊的奏表就比戚方的奏表晚来了三个时辰,送到枢密院之后,张浚第一时间观看。
结果发现邵宏渊的奏表上写的是关于戚方消极对待战争、有养寇自重之嫌疑,并且当他多次提出要出击贼军的时候不给他提供任何帮助,连向导都不给。
不仅如此,罗霄大山内的贼军拥有不错的武器装备,甚至连盔甲、弓弩都有不少,完全不比他的军队差,所以邵宏渊怀疑戚方暗中和贼军做生意,用军械换取钱财,大发国难财。
甚至邵宏渊还认为戚方有通敌之嫌疑,将他进兵的消息提前告诉了贼军,以至于贼军有了准备,否则贼军不可能那么轻松地就击破他的攻势,让他损失千余兵马。
对于后面这个通敌的嫌疑,张浚认为这比较主观,没有证据不能轻易相信,但是对于邵宏渊所说的戚方消极剿贼和与贼军做生意的事情,张浚觉得可信度比较高。
但是不管怎么说,剿贼再次失利是显而易见的。
张浚有点心虚,觉得这件事情不能让赵昚知道,否则他肯定非常生气,到时候甚至可以问罪自己,让自己再次失去权力。
这种恐慌的情绪让张浚坐立不安,走来走去,心乱如麻。
良久,张浚冷静下来,断绝了主动上表向赵昚请罪的想法。
自己还要中兴大宋北伐中原,还要为大宋争取到北返中原的机遇,还有更大的大事要做,绝对不能在这里倒下!
于是张浚决定把这两份奏表摁下来,不让赵昚知道。
他觉得只要赶在两个月的期限之内解决掉战争,那么这件事情就永远也不会被赵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