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天阁议政(上)(1 / 2)

小说:大晋皇族番外 作者:长乐驸马

窗户打开,空中飞过一行大雁,放眼望去,整个天阁底下都是阵列俨然的晋军。

一驾马车缓缓驶过来,无数晋军士卒手持长戈,单膝跪地。没有号令,一切井然有序,仿佛一波一波的海浪一般自然。

“王上之威,天下无二。”

虞庆则一声轻叹,默默退了回去,开始准备奏折文书。今日是王上征讨河北归来,第一次天阁处理政务。

连续几个月积累的重大要务都等着王上处理。

啪!

一本奏折从杜如明手中掉落,他赶忙弯腰捡了起来。

“我说杜兄,你这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待会儿王上要是见了,你不更不好开口么。”虞庆则无语道。

杜如明苦笑一声,“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在局中,自然是无所谓。”

“哎呦,你能说出这番话,那岂不是已经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情了?”虞庆则调侃。

杜如明翻了翻白眼,他懒得和虞庆则打嘴仗,心里烦着呢。

天阁这间专门用来处理政务,召集尚书开会的房间叫做紫微堂,年初的时候紫微堂初置,里面一切从简。

经过这些日子发展,一应物事已经准备完毕,其规格和先帝的御书房差不多。

靠左侧屏风后面,摆放着数座大木架,上面放置着无数的奏折公文。靠右侧则摆放着巨大的沙盘、挂着数张堪舆图。

中间是昭王与众臣开展会议的地方。

一般而言,左边和右边其实是封闭的,没有昭王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进去。

不过,虞庆则和杜如明不在此列,他们职位特殊,有昭王的绝对信任,可以在紫薇堂随意走动。

从右侧抱来军务,虞庆则言道:“王上此番没有拿下青州,可算是给郑尚书续了口气。”

杜如明一边研磨,一边回道:“听说河北赈灾,郑尚书日夜难安,诺大的土地,上万的灾民,担子可重了。”

虞庆则颔首,“可不是么,好在司农寺那边的春耕弄的不错,这两年水文又好,应该没多大影响。”

俩人聊着天的时候,姜承枭的车驾抵达了天阁前。

六部尚书全都在底下等候,见姜承枭下了马车,连忙躬身行礼。

“参见王上,王上万年无期。”

姜承枭呵呵一笑,走过去挨个将尚书们扶了起来。

“几位大人都是我晋室肱骨之臣,此番孤在河北、青州征战,后勤粮草全靠诸位。”

裴矩拱手道:“王上言重了,此乃吾等分内之事。王上征讨叛贼,乃是为晋室念、为百姓念,吾等难及王上之万一啊。”

姜承枭调侃道:“裴公何时也会说这样的话了,青雀倒是第一次听。”

“哈哈哈哈哈......”其余五部尚书哈哈一笑。

天阁的朝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先帝朝的小朝差不多,很多的大事情都是事先决定了,然后大朝的时候,直接宣布,或者走个过场。

姜承枭在外征战,数月未归,政务积累的太多,是故处理起来也极为的繁琐。

不过,这些都是一些要务,倒是没有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众人抵达紫微堂,杜如明和虞庆则纷纷见礼。

姜承枭多瞅了一眼杜如明,故意在他身边冷哼了一声,而后负手进去。

杜如明低着头苦笑,王上应该是知道他和八公主的事情了。

待姜承枭落座,南霁云手持长剑,立于其身后。虞庆则和杜如明分立左右,堂下是六部尚书。

众人落座之后,王鸿理了理衣袖,等待着门下侍郎向王上禀明议题。

结果等了半天杜如明低着头没说话,这让王鸿颇为差异。这位杜大人可从来没犯过这种小错误。

裴矩皱了皱眉,正欲开口斥责,另一边虞庆则连忙咳嗽两声,拿起一本奏折,言道:“第一项议题,各郡长史上奏官田分化......”

姜承枭瞥了一眼恍然回神的杜如明,旋即不动神色的收回目光。

有些事情虽然大,但其实六部尚书早已经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只等着昭王点头就行。

不过姜承枭也没有一味的点头,认认真真的思索每一项方案的利弊,然后提出问题,修改之后再同意。

时间过的很快,许是习惯了跪坐,姜承枭现在一连跪坐几个时辰也没什么大问题。

案几右边未处理的奏折刚一见底,虞庆则立马又抱着一摞过来放下。

郑善愿等人亦然忙着处理奏折,每次的决断都要寻问昭王意见。

是故,紫微堂内要么是奏折翻动的声音,要么是禀明政务的声音,或者是昭王下命令的声音。

不多时,郑善愿放下奏折,拱手道:“王上,此番河北赈灾,并州的三座官仓调动了四十多万石粮食,目前仅仅阻止了河北灾情的蔓延,若是想要恢复民生,还需要更多的粮食。”

“嗯。”姜承枭颔首,“郑大人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