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过子,若是仅牵扯到魏观其实不算什么,但莫名其妙扯上了高启王彝就让朱标有些了然了。
朝廷缺官少才,不仅是人才难得也是由于不断的肃清吏治的缘故,每年因贪污所杀的官员不知凡凡,就在这等情况下依旧还是有不少士人再给老朱添堵。
拒不接受朝廷征辟委任的士人从洪武元年起就频出不穷,有的是自认为元朝子民,不该投效新朝,有些认为官场黑暗自命清高不愿沾染污秽,也有些厌憎朝廷治吏森严拒不出仕。
缘由各不相同但抉择都是一致的,但这些在皇帝眼中就是乱臣贼子,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父愿意用你,焉有做臣民违抗的余地!
高启王彝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高启早先曾效命于张士诚为幕僚,开国之时朱元璋特意下诏征辟以修纂修元史,起初也是推拒再三还是宋濂去亲笔信才将其说服。
高启年少成名天才高逸,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名声显著于天下文坛。
如此奇才谁能不喜,《元史》编纂完成后朱元璋就想提拨他为户部右侍郎,但高启固辞不受坚决请求能允其辞官还乡,最后被赐金放还。
王彝也是一样,以布衣召修《元史》,旋入翰林,以母老乞归,赐金币遣还。
这两人就仿佛开了个例子,去年一年借口辞官的官员足有二十余人,有些被赐金放还也有的被斥责留任。
由此可想而知皇帝的怒火了,朱标能想到的朝中心思敏锐者自然也有想到的,于是就出现了颇为有趣的一幕,慨然进言为魏观高启说情的神情激愤,剩下的都是垂首肃立不发一言,生怕引火烧身。
等开脱的人都说完了御史杨嘉才继续开口,这此就是主要针对高启了,将其昔年所做之诗词细究解读,自可得其对朝廷不满之心。
就比如《太白三章》之三的一句“新丰主人莫相忽,人奴亦有封侯骨”在此新朝初立的时候,意向所指是何等人也就不言而喻了。
…………………
ww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