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是五年。
京城,都察院。
陈英一直过着咸鱼一般的生活,没想到自己还能顺风顺水的升官,成了都察院的中层官员。
在严嵩掌权的这段时间,他这样不偏不靠的官员,还能升迁并且进入都察院,他自己都感觉有些古怪。
翰林院多好啊,能够混迹整个大明朝,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不用理会外头的那些破事,真真一个逍遥自在。
也不知道是不是表现得太过咸鱼,竟然还有官员敢打他的主意,往他身上泼脏水。
这举动,简直就和老寿星吃砒霜一个结果,就是找死。
身为御史,陈英猛然从咸鱼状态化身最强王者,拿着对方的把柄一通狠喷。
结果自然是对方身败名裂丢官去职,陈英也是因此一战成名,轻松在都察院立稳脚跟,甚至身边自动聚拢了一批寒门出身的言官。
严嵩一家独大不假,可也不是真的只手遮天,还是有官员不想同流合污的。
聚拢在陈英身边,或者说想要抱团取暖更加确切一些的言官,就是这么一帮子存在。
原因无它,被陈英整得身败名裂丢官罢职的那厮,正是严嵩党羽。
自然而然的,陈英就被严嵩党羽中的部分存在恨上了。
咳咳……
真是老虎不发威,当他是病猫。
无缘无故被严嵩部分党羽弹劾几回后,一向咸鱼的陈英彻底活跃起来了。
他能动用的官府力量自然不多,可江湖力量却是不少。
不管是因为什么缘故,嵩山派和华山派在京城都有据点,全都听命于陈英。
更别说,还有陈家的人手……
也就是京城地方敏感,不好玩江湖争霸那套把戏。
而且陈英也没有当京城江湖盟主的心思,不然整个京城的地下势力不说一统,那绝对是霸主级别存在。
可他手里能够动用的武者力量也不是说着玩的,打探消息什么的相当厉害。
借助这些武者打探到的准确消息,陈英在朝堂上弹劾官员,基本上一弹一个准。
就是严嵩想要包庇,可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放弃。
当然,这也和陈英弹劾的官员品级,还有在严嵩党羽中的分量不够有关,不然他就是有确凿证据,只要没有犯了某些原则性错误,严嵩都能包下来。
可饶是如此,陈英一弹劾一个准的手段,也把朝堂官员们惊得不轻。
就算是内阁大佬,都不敢轻易招惹得罪。
这就是明朝的官场生态,陈英也凭借‘赫赫战绩’,短短时间内得到了大力提拔,迅速混成了都察院的三号人物。
在朝堂上,那也算是一个小小山头了……
当然,这本不是他的心意,自然也没有拉帮结派,扩张官场势力的心思和想法。
身边聚拢的官员,不是本身品格出众就是颇有能力,却是没办法施展的存在。
至于看不上眼的,也不敢轻易跑过来投靠。
陈英弹劾的都是这些玩意,做得不算过分的话他能睁只眼闭只眼。可若是做得不好又没什么能力的话,被他弹劾丢官罢职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就是陈英自己也没想到,无意之中竟然闹出这么大声势。
旁的不说,他已经有资格插手西北官员的任命了。
他也没有客气,将看得顺眼的一批小弟,全部送去西北各地当一把手。
有陈家暗地里帮衬,只要不是真的无能透顶,基本上都能迅速得到提拔。
当然,如此一来西北将彻底变成陈家的势力范围。
他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起码在陈家的主持下,西北之地最近五年的发展势头不错,不管是经济还是民生都发展得相当不错。
就连秩序,都在陈家的强力压制下,相当的稳定良好。
比起此时乡绅勋贵势力惊人,还有海商实力强大的江南,不知道要安宁多少。
这些年,伴随大量西北百姓在陈家的组织下,迁往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的西域,甚至就连土地兼并矛盾都减缓不少。
整个西北,和大明王朝其他地方,都显得格格不入。
因为局势稳定,加上税赋正常的缘故,尽管朝廷有所察觉,却并没有太过在意。
嘉靖皇帝成天修仙问道,严嵩执掌内阁权倾朝野,正是朝局动荡晦暗的时候,哪有心思理会西北那边的状况?
只要地方安稳,草原势力不主动折腾,那就万事大吉。
不然,朝廷当初也不会一再退缩,甚至都有放弃金城这等重地的举措了。
眼下以陈英在朝堂的地位和声势,称一方大佬还有些勉强,但西北之地确实成了陈家的自留地。
朝廷就是想要折腾,也得问问地方乡绅,还有最近一些年崛起的新秀豪强答不答应。
要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