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回娘家。
云萝仔细观察着她的脸色,说道:“你如果想去看望外公外婆的话,我陪你去。”
刘氏的面色一暖,脸上的怅然和失落也不由得消散了些,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发,说道:“以前又不是没有托人捎带过,少去一次两次的也无妨,我们乡下人家没那么多规矩。”
她都这么说了,云萝自然更不会有意见,不过是看她神情似有些低落,便想陪她走一趟也无妨。
刘氏想起娘家的事,心里就有些不痛快,也就没了心思跟云萝纠缠云萱嫁妆的事情。
结果第二天一早,刘月琴和郑贵拎着个篮子一起来了食肆,篮子里头有一刀肉、两瓶酒、两块衣料子、两把蒲扇和两串小粽子,很是像样的一份端午节礼。
“咋拿了这么些东西来?”刘氏嘴上责怪着,手上却并没有推辞,“今年是你们的头一年,我就不推辞了,以后可不要再拎来了。”
刘月琴抿嘴一笑,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再送节礼过来,自然是以后再说。
依照风俗,新婚夫妇的第一年端午是要给双方的长辈们准备一份节礼送上,郑贵那边已经没有了很亲近的叔伯长辈,刘家那边倒是还有一个亲大伯、一个叔父和两个姑母,可惜彼此早已没有走动,而娘家,刘月琴根本就没打算再回去,所以只将节礼送到了姐姐家里,这也是唯一的一份节礼。
刘氏得知此事,不禁沉默良久,“你这是要断了娘家啊。”
“大姐,是爹娘先不要我的。”
刘氏于是再次沉默,终是长叹了一声,爱怜的摸摸她的手背,“你还有大姐呢。”
刘月琴眼里闪过两点晶莹,忙低头遮掩,埋首窝进了刘氏的怀里,像一只贪恋温暖的小动物。
郑嘟嘟忍不住跑过去扯了扯她的裤腿,“小姨小姨!”这么大了竟然还要我娘抱!
刘月琴一待就是一整天,一直到傍晚郑贵从作坊下工,在这边吃了晚饭,收拾干净后又坐了会儿才携手回去。
虽在同一个村,但刘月琴也不能逮着空了就往这边跑,所以她也确实有好些天没过来了。
看着郑贵是一路扶着刘月琴的,直到两人的身影隐入黑暗,刘氏才依依不舍的转身回屋,嘴里念叨着:“阿贵倒是个会疼人的,你们小姨也算是苦尽甘来。”
转眼就是端午,这天,作坊都放假了,云萝家的食肆也歇业一天,一大清早,郑丰谷就从外面砍了满满一簸箕的新鲜艾草回来,和刘氏一起将每一扇门、每一个窗都插遍了。
云萝就是在艾草的浓郁香味中醒来的。
刘氏用五彩的丝线编成手串,给姐弟四个每人的手腕上都绑了一根。
云萱微微有些不好意思,轻声说着:“我都这么大了。”
刘氏笑道:“还小呢。”
郑嘟嘟随意的晃了晃手上的彩线,然后迈开脚丫子就蹬蹬蹬的朝大门外跑了出去,“爹,我们快去镇上赶集!”
“你跑慢些,急啥?还没好呢。”郑丰谷正在外面架牛车。
今天也和往年一样,他们一家人都要去镇上赶大集。
云萱轻声的问道:“娘,中午还去大伯家吗?”
过去几年,每年的端午都会几家人聚集在镇上的那个小院子里一块儿吃一顿午饭,就跟分家前一样。
说真的,云萱并不喜欢,如果可以,她宁愿一家人在路边的随便一个小食摊前吃上一顿,也不想去吃大伯娘精心准备的好饭好菜。
刘氏犹豫了下,说道:“你爷爷病了一场,说是还有些不舒坦,今天就不去镇上了,可你奶奶和小姑仍是要去赶集,你大姑肯定也在你们大伯家里……先看看再说吧。”
并不是只有几个孩子不喜欢去那里的。
郑丰谷架好了牛车,从外面走进来,跟刘氏和孩子们说道:“我先去老屋看看。”
话音还没落下,就听见郑嘟嘟在门口喊着:“三婶!”
顿了下,他才又喊道:“奶奶,小姑。”
“慢吞吞的,咋还不动身?这是想去赶夜市还是咋的?”孙氏在门口不悦的高喊着。
郑丰谷和刘氏对视了眼,然后带着几个孩子出了门,就见孙氏和郑玉莲正撅着屁股往牛车上蹭,吴氏领着两个女儿站在旁边看着,完全无视了孙氏甩过来的眼刀子。
“没眼色的东西!没看见我坐不上去吗?就不晓得过来扶我一下?”孙氏蹭了两下没蹭上去,顿时就冲着吴氏骂了起来。
吴氏一撇嘴,“我看你一腿儿蹦得比我还高,哪里像是要人扶的?”
孙氏脸色青白,骂她:“不孝的东西!”
吴氏刚抬起的脚立刻又放了回去,斜着眼睛朝郑玉莲一瞥,道:“小姑多孝顺啊,咋也不伸手把娘扶上车去?”
郑玉莲已经坐到了牛车上面,闻言瞪了吴氏一眼,屁股坐在牛车上就跟被胶水粘住了一样,转头就朝着刚出大门的刘氏呼喊道:“二嫂,还不快把我娘扶上来!”
“小姑倒是好大的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