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终南捷径 下(1 / 4)

小说:新宋免费听 作者:阿越

从楚云儿那里回来的石越紧接着就引起了四月份的一场风暴。因为唐棣等人还没来得及接到任命,这也让他们在这场风暴依旧担任着助手的角色。

熙宁三年的四月,本来应当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季节却也是个多事的季节。在朝廷中,王安石开始了对御史台新党异议分子的大清洗,自御史中丞以下,一大批台谏官员被皇帝赶出了朝廷。而在民间,则是刚刚出版《论语正义》、拒绝赴博学鸿儒科考试的石越,再次刊发了惊世之作——《疑古文尚书伪作论》。

〔作者按:《尚书》又称《书经》或《书》,在某种意义,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典册集,据说保存了上古三代到夏商周三代的一些政治资料,历来是中国的重要经典,儒家更是奉之为“五经”之一。因为秦始皇焚书,又历楚汉战乱,几乎失传,到了西汉初年,才由政府派专人到一些仅存的《尚书》专家那里,由那些老先们背诵,专人抄写,整理成文,后来被立为五经之一,因为是用西汉的文字写成的,所以叫《今文尚书》,《今文尚书》一直流传下来,都是西汉整理的版本。而所谓《古文尚书》,是西汉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在他自家的墙壁里发现的,因为用更古老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孔安国版本,也是真的,因为《今文尚书》是整理出来的,所以实际上还不如《古文》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古文尚书》后来失传了,到了东晋才有人又献上一部《古文尚书》,这一版却是假的了。东晋以来流传下来的,自然都是假的《古文尚书》。这是经学界有名的一桩公案。——这一段介绍请不要计入收费字数中。〕

这本书的内容,无非是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和惠栋《古文尚书考》的主要内容,证明东晋梅本《古文尚书》是伪作。另外还一部分内容更是直接攻击《今文尚书》除开《西周书》之外,也全部是后人伪作。

这本书就是石越和唐棣等人自《论语正义》之后一直在做的事情之一,当时今古文《尚书》并没有分开,一直是合在一起出版的,要到朱熹才开始慢慢怀疑到今古文《尚书》,便把今古文《尚书》分开来讲。此时石越直接攻击《古文尚书》是一本伪作,而《今文尚书》则大部分是战国人写的伪书,如何可以不引起轩然大波?石越费尽心思弄出这本书,并公开刊发的目的,一则是为了进一步确立自己在学术上的地位;二则是想要颠覆当时人们对上古三代的认知,关于三代最原始的资料出自于《尚书》,一旦《尚书》的真实性被质疑,那么其权威必然大大下降,而石越便可以重新解释经典,构建一个新的上古三代;三则是引发一点疑古的思潮。

如果说《论语正义》一出来,是赞扬远远多过批评的话;那么《疑古文尚书伪作论》一出来,便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舆论几乎是短暂性失声。而等到最初的惊愕之后,留给众人的,便是一种复杂的心情。《古文尚书》之伪几乎是无法辩驳的事实了,反正是东晋人献的,不是什么古以有之的东西,大家也能平静的接受。但是对《今文尚书》的质疑,却未免有证据不足之嫌。一时间批评的声音都是针对《今文尚书》部分而来,其中攻击得最卖力的,便是*凤。只不过他的反驳,完全是一篇对石越人品的责难,在学术上实在没有太多的意义。而石越对《今文尚书》某些部分是否伪作,并未给出定论,这些反对的声音没有引来石越的辩护,反而引来了不少著名学者的辩护。

《疑古文尚书伪作论》的出版真正引发了一次学术界的大讨论,其直接结果就是朝廷明示天下,从此考试不再考《古文尚书》;其后遗症是今文经与古文经的战火,由此重新点燃,这是石越所始料未及的。

但是四月的风暴并非仅此而已。在四月下旬,石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自己创作的作品《三代之治》出版。这本书全文不到五万字,是一部乌托邦式的著作,以复兴上古三代(尧、舜、禹)的名义,讲叙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包括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等诸方面的内容。石越与苏东坡所谈的民主议会的思想,便反映在这本书中。其中心思想无非是天子是受命于民,而非受命于天,得民意者方能治天下,又指出天子最可倚重的,不是士大夫,而是老百姓……

石越先空洞化对三代的记载,然后对上古三代进行自己的解释,借三代的名义抢占对儒家经典的制高点,再辅以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解释,完成对儒家学说内部的改革——这是后世对石越的种种行为的解释。当时的宋代,在文化上实际上和汉武帝时代的情形非常相像,经学经过两晋之变,在唐代复兴,却又慢慢让位于诗赋,到五代士风沦丧,可以说在宋代迟早要有一种新的学说来占领思想界的王座,这完全是一种客观需要。所以先有所谓古文运动,然后有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最后有朱熹完成的理学……群雄逐鹿,最后理学捷足高登,主导中国数百年的思想史。此时石越的作为,不过趁古文运动已到最后的辉煌,正准备完成它对晚唐以来艳丽的文风最后一击,而王学尚未问世,理学影响未大之际,趁虚而入,以一系列的新说,加入到这个思想界王座的竞争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