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万全之策(1 / 2)

小说:黄天之骄子 作者:罗小明

初平三年(192年)三月。

冀州,魏郡,邺城。

邺城周围,聚集着近五万从各地赶到的军卒。

而在黎阳,也有三万余名军卒在防守着这个至关重要的渡口。

双方以黄河为界线,南北而对。

袁绍于邺城、黎阳、河牧城三地屯兵。

共有军兵十一万人,其中骑军三万余人,步卒有九万人。

鲜于辅、鲜于银两人各领乌桓突骑六千余人,吞于邺城外围,而韩猛领突骑万人吞于黎阳。

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辛评为谋主,鞠义、高览为将率。

袁绍麾下除去普通的郡国兵外,共有三支强军,正是这三支强军,为袁绍赢得了一场又一场大胜。

第一支,便是以西园禁军为骨干,培养出来的一支重步兵——“武威军”

袁绍麾下的魑魅在并州也不是全无收获,如今袁绍编练的这只重步兵,和黄巾军的武卒十分相似,但是他们的装备却要比黄巾军的武卒营要好上一些。

黄巾军的武卒,现在佩戴着环臂铁甲,身穿着铁胸甲了,手持盾枪,但是下半身的防护不佳。

而财大气粗,获得了冀州、幽州、青州三州世家豪强支持的袁绍,直接连下半身的防护都列装的差不多了,而且一部分的武威军的军卒甚至能加穿一层皮甲。

武威军由高览亲自统领,共有六千人,如今跟随着高览一起在黎阳镇守。

除去武威军外,还有鞠义的三千先登营和审配精心训练的六千强弩营。

鞠义麾下的三千先登营,皆是选拔健勇,以及本家的家兵组成,勇悍非常。

界桥一战,公孙瓒麾下闻名北疆的白马义从差点被其打的全军覆没,也成就了先登营和鞠义的威名。

如今鞠义的官职也是一路水涨船高,和高览两人都已经是封号将军。

袁绍如今麾下军将的官职都还是颇为正常,并没有如同黄巾军一般将军名号颇多,鞠义和高览两人如今的军职在冀州算的上是最高。

不过除了这三支强军之外,袁绍麾下的其他部曲的素质却是良莠不齐。

这一部分约有七万余人,其组成的成分也十分复杂。

一部分是前冀州牧韩馥麾下的部曲,以及幽州的郡国兵,公孙瓒的落败太过于突然,幽州的底子基本保存了下来,没有被打烂。

这一部分的部曲,战力较强,他们跟随着袁绍、刘虞南征北战,而且装备颇为精良。

另一部分则是征募世家豪强的私兵、家兵入行伍,还有便是各地的乡勇和新募的军卒。

这一部分的军兵虽然经过了数次大战的洗礼,这些军卒也算上见过了血,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具备了基本的军事素养,但是也仅此而已,只能是说比其灵帝时期的冀州郡国兵要强上一些,但是也不多。

不过能一次性集结十万余名野战的部曲,足以看出袁绍的实力。

袁绍如今麾下的十万大军,和许安当初在战剧河东郡、上党郡时就有的近十万黄巾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许安当初之所以在当时就有十余万大军,那是因为几乎是全民皆兵,素质参次不齐,而且兵备甲胄少的可怜。

而且庞大的军队,只山靠着劫掠州郡和山中贼匪存下的存粮勉强坚持,后期不得不裁军,精兵简政,开源节流。

现在许安占据二十五郡之地,野战兵力都达不到十万人,能马上集结起来对外作战的部曲,勉强有五六万人左右。

孙坚于白马、延津、濮阳等地屯兵,和袁绍争锋相对。

袁绍和孙坚两人相争,双方各自代表着背后的朝廷,西庭长安、东庭陈都。

袁绍陈兵十一万,而集结在濮阳一带的东庭军,也有十一万余人,但是略少于袁绍军一些,但实际上战力却要更强。

以孙坚为首的豫州兵有三万人,袁术麾下的南阳兵一万,禁军一万,兖州兵两万,荆州兵两万,扬州军一万,合计约有十万。

平原相刘备也带领着麾下的五千精骑,还有两千余名步卒也加入了东军的序列。

刘备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过于尴尬,东、北两面皆被青州军占据,而南面也被黄巾军占据,只有西面安好,孙坚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选择放弃平原,他要全力对抗袁绍,这一战实在是太过于关键。

邺城府衙内堂,灯火摇曳。

袁绍隐于阴影之中,看不清面容。

田丰和沮授两人皆是眉宇紧缩,凝视着身前挂着的堪舆图。

不过怪异的是,明明东郡一带的大战一触即发,但是挂在堂中的堪舆图却并非是东郡的地图,而是涵盖了大汉十三州甚至北境诸部的地图。

“凉州慑服,许安如今在北境无人敢犯,声威正盛,我等名义上虽为盟友,但是我们都清楚许安的秉性。”

“董卓如今处于关中之地,偃师惨败之后洛阳再度丢失,现在被许安三面包围,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