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上,水光粼粼,一艘大船劈波斩浪,向着北方迅速的行驶。
大河两岸,树木葱翠,转眼之间,就过去了十几里。
风元、袁承志、焦公礼还有温青青等人站在船上,望着河面两侧的景象,心中各有所思。
河面上,除了他们所乘坐的大船之外,还有许多的商船,以及运往京城的漕粮。
京城数百万人丁,就指望着江南运送的漕粮生存,漕运一旦被截断,京城的百万人丁连吃饭都成问题。
“这些漕粮,到京城的时候,也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十石粮食,至少要“漂没”四成,甚至更多!还有发给官兵的饷银、各地解压的税银,都会被“漂没”,这大明的官吏,已经烂到骨子里了!”
风元看着运河上的漕粮,想到了大明官吏默契维护的一种规矩,那就是“漂没”。
以大明官吏的操守,无论是运河还是海运,运送百万石粮草,在路上至少有五十万石被沿路的各大官吏盗走卖钱。
还有皇帝发给官兵的饷银,还没有从户部的库房运出来,就凭空少了三成。
等发到官兵手中的时候,经过层层剥削,官兵拿到手的银子,连原本的三成都没有。
种种陋规,一层层剥削捞钱的手段,已经形成了坚实无比的大网,让大明积重难返。
或许,凤阳总督马士英就是考虑到这点,才派遣麾下的精锐人马,护送两百多万两漕银,走陆路押往京城。
不经过运河,就不用和河道上的大小官吏打交道,这样就不会平白的让这一大笔银子“漂没”。
“大破才能大立,想要让大明浴火重生,就必须扫清这些余毒!”
满清十二帝之中,有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有自称十全武功的乾隆,但在风元眼中,两个人加起来也比不上雍正。
如果没有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的改革,任由从明末遗留下来的余毒肆虐,满清未必能有两百多年的国运。
也是雍正在位,才打破了胡运不过百年这句话。
不过,满清十二帝之中名声最大的是“三祖一宗”,雍正的名声反而远不如这四人。
不过风元心念一转,就明白了原因。
这个年代,掌握天下舆论的毕竟是文人士子,在这些士绅眼中,御下比较宽纵的康熙乾隆才是真正的圣君。
风元此时思维发散,突然想到了当初自己没有穿越的时候,曾读过的“五人墓碑记”。
年轻的时候,还以为这五个人是反抗昏君奸臣的烈士。
当自己成长阅历增长之后,这才发现,这五个人原来是江南那些士子豪商的打手,是为了抗税。
扬州的盐商,家财数百万,吃一顿饭都要上百两银子。江南的士子,只要成为举人,田地免税。每个人名下都有数千上万亩的田地……
但在缴纳税负的时候,这些人却不用缴纳一文钱。
所有的钱粮负担,都落在了只有两亩三分地的下层农民身上。
整个江南的茶税,以前的时候,每年还有几十万两银子,等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每年就只剩下几十两银子了。
大明十三省,千万里方圆地界,上缴的茶税居然只有几十两银子,简直是一个笑话。
尽管如此,江南的士子豪商还不断的上书,要求减免税负,甚至直接把商税给免了,以免朝廷“为民争利”。
每当风元想到这点的时候,就感觉这些人在不断作死。
这种抗税不交税的行为,大明在的时候还管用,毕竟是汉人王朝,总要讲究“民心”。
等大明覆灭之后,满清占据天下,这些人仍旧不改,结果就是被杀的人头滚滚。从此,江南的士子商人,全都变得老老实实,成了满清的财赋重地。
大明亡了之后,这些人才知道大明的好。
有时候,风元真想坐视清兵踏入江南,让他们知道没有大明庇护的下场。
不过,这些士子乡绅死就死了,其他的百姓却是无辜。清兵一到,必然生灵涂炭,无数百姓惨遭屠杀。
风元自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算了,等将来我掌握大军,也能按照雍正的手段,解决大明王朝的种种弊端。”
风元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到时候全天下的士子和满朝的官员,都会变成他的敌人。
这样强的反噬,不是什么人都能承担的。
一旦得罪天下士子,皇帝也不一定安全。
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的“落水”,就能证明这点。
号称大明一相的张居正,人亡政息,全家被抄。
但风元拥有足够强悍的武功,首先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只要再牢牢掌握一支纵横无敌的兵马,任何反噬,对他来说都是扑面清风,微不足道。
总而言之,风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土地多的地主乡绅多交税,土地少的百姓少缴税,没有土地的不交税。
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