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白和刘爱国跟着王大爷朝着县里走去,进了县城,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一片灰色的海洋,偶尔几个骑着自行车的,斜挎这绿色帆布包的人路过,都会引起众人羡慕的神色。
路过几个厂子的时候,在厂子外边还能够听见厂子里播放的大喇叭传来播放革命歌曲,或者广播的声音。
一身灰色的,绿色的衣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少有人敢穿亮色的衣服,或者说少有人拥有亮色的衣服。
门前挂着白色木板上边写着供销社的绿房子,永远是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
“爱国,去割上斤猪肉,要肥一点的。”姜小白转头说道,这个时候人们吃猪肉喜欢吃肥肉,不喜欢吃瘦肉,觉得肥肉有油水。
王大爷刚想说话拒绝就被姜小白制止了,最后王大爷还是跟着刘爱国进了供销社,无他,要是没有王大爷,一时半会割不上肉,更不用说抢手的肥肉了。
想要肥肉多一点的,都需要认识供销社的人,头一天打招呼,让第二天留下一块。
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不用说在供销社上班,就是在其他的国营商场,饭店,宾馆上班当服务员都是大爷。
人家做的是堵门生意,服务员也都是有编制,挣工资的。基本上对顾客都是爱答不理的,你愿意早就要,不要拉倒,人家还省的麻烦呢。
一会刘爱国和王老头就从供销社出来了,刘爱国还拎着一块大半是肥肉的猪肉,兴奋的不得了。
看着供销社门前排着的队伍,姜小白好奇的看着王老头问道:“王大爷,供销社里有认识的人啊,这么快就买上肉了,而且还是肥肉居多。”
“嗯,我大闺女在供销社上班,你们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找我肯定没有问题。”
王大爷有些骄傲,得意的说道。
买完东西,三人继续向王老头家里走去。只是这道路越走姜小白感觉越熟悉。
“这地方怎么感觉来过么?明明自己只来过两次县城啊,这是第三次,至于来王大爷家肯定是第一次啊,怎么会感觉熟悉呢。”
姜小白心里嘀咕着,有些纳闷,刘爱国也有同样的感觉。
“好了,这就到了,就在这条胡同里。”
听着王大爷的话语,姜小白一下子恍然大悟了,这不是上次自己带着王小军和刘爱国堵玻璃厂销售科宋科长的地方吗?怪不得眼熟呢。
“王大爷,您这和销售科的宋科长是邻居啊,都一个胡同的。”姜小白随意的说道,王老头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老王下班了,这俩是谁家孩子啊,后生真俊。”
“我远方亲戚家的,你吃了吗?”
“下班了,老王,我刚才看你二女婿回来了,你二女婿可真孝顺,一个女婿半个儿啊。”
“他人就是老实,要不然我也不会把闺女嫁给他。”
一进胡同就有很多人和王老头打招呼,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也有人好奇王老头带着的姜小白和刘爱国是谁。
王老头家在胡同最里边,一进院子王老头朝屋里招呼着。
“老张,有客人来了,多做两个人的饭。”
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妇女应了一声从屋里走了出来,看着姜小白招呼了一声。
“这是姜小白,我上次和你说过的在厂子里买罐头瓶的,这是姜小白的朋友刘爱国。”王老头给老伴介绍到。
“来,把肉都给炒了,今天中午我要和小白好好喝两杯。”王老头有些兴奋的说道。
“婶子,麻烦您了。”姜小白道。
“这孩子,别和阿姨客气就当自己家一样。”张婶应了一声,转身进了厨房。
一进院子,姜小白就闻到了一股臭鸡蛋的味道,心里微微有些好奇,这个时候各家就是吃的都不够。
鸡蛋怎么能够放坏了也不吃呢?只是上门做客,还是第一次来也不好意思开口闻。
王大爷倒是一边领着两人进屋,一边给解释到:“不好意思,委屈了,这是我家那小儿子倒腾回来的,在农村收了鸡蛋,来城里换粮食,结果没有换出去,全砸在手里了,这孩子啊,从小就不让人省心,小时候第一天上学老师给表现好的孩子发小红花,别人都有就他没有,我问他儿子,为什么别人都有就你没有。
他说,爸爸我本来应该有的,我坐在最后一排,老师一发到我头上的时候就发完了。
等第二天他回来的时候,还没有小红花我就问他,你怎么又没有小红花啊儿子?
他想都不要脱口而出,爸爸,这还用问吗?我还坐在昨天那个地方了,一发到我头上还是完了!
我不相信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家这个孩子,一下课就打架,一上课就讲话……”
姜小白和王小军什么都没有问呢,王老头就絮絮叨叨的数落起儿子来了。
姜小白听着王老头的话语,却对王老头这个素未蒙面的儿子好奇起来了,小时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