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193年,二月二十七日。
陈都,宫城。
刘协坐在暖阁中的坐席之上,脸色有些难看。
车骑将军刘宠就坐在刘协的对面,端着水杯微微垂首,身躯微躬。
前线接连传来的捷报,陈都的街头巷尾皆是一片欢腾。
但是这欢腾似乎并没有能传递到这深宫大院之中的暖阁里。
暖阁之中,刘协和刘宠面对而座,王越跪坐于刘协的身侧不远处,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一语不发,好似木头人一般。
二月十四日。
兖州刺史曹操领兵三万进攻济北国、泰山郡,连战连捷,青州兵无法抵挡,十日不到,已经是丢失了济北国大半的城邑。
二月二十五日,刘备带领幽州骑五千,按照计划截断了青州兵北撤的路线。
现在驻扎在济北国和泰山军的数万青州兵就像是瓮中之鳖一样,已经走投无路了。
不出意外的话,收复济北国和泰山郡,彻底消除青州并对于兖州腹地的威胁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在徐州地方,朱治和孙策两人也是连战连捷。
臧霸和袁谭两人不敌其联军,只能是一路往青州境内退去,最后一路退守到徐州北部的箕屋山附近,于箕屋山设下了防守,这才挡住了朱治和孙策两人麾下军队的攻势。
整个徐州,除了琅邪、诸县、东武、姑幕四处靠近青州北海国的城邑之外,其余的城邑尽被朱治河孙策收复。
徐州的战事基本结束,朱治也因徐州大胜之功,被晋升为了荡寇将军,而年仅十九岁的孙策,也被升为别部司马。
徐州之战,汉军大获全胜。
而开阳之战,称得上整个徐州战场之上最为重要的一战,其重要性甚至要比朱治击破了青州别驾王脩和臧霸手下大将孙观带领的青徐联军还要重要数分。
扬州平叛战,让孙策名动天下,声名远播。
而开阳一战,则是让世人看到了扬州兵的强悍。
扬州匪乱,让众人看到了扬州的武备薄弱,军兵孱弱。
孙静带领精兵一千五百人进入扬州,也发现了当时的扬州兵不堪大用,于是重募新兵。
而就在孙静募集的新兵之中,一支从丹阳郡被征召而来的部曲,号为“丹阳兵”,在与扬州叛军连番的交战之中,大放异彩。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
这些丹阳兵都是当初孙策亲自前往丹阳募集而来,孙策年岁虽小,但是在扬州之地早有名望,丹阳郡郡民听闻孙策募兵,皆是云集响应。
孙策于丹阳郡,仅仅半月不到,便募集了三千军兵。
而后,丹阳兵跟随着孙策一路征伐,屡立战功。
此前,陈都朝廷下令孙策北上援助朱治,孙策便将这支丹阳兵也一并带了过去。
时任徐州牧的陶谦,也是丹阳郡人,当初赴任之时,陶谦带了不少的家兵,这些家兵私兵也都是出身丹阳,同样被称作丹阳兵。
当时为了平定徐州州内的黄巾之乱,陶谦收编臧霸,任起为骑都尉,将大部分的军兵都交给了臧霸。
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并且进攻陶谦。
陶谦之所以能够坚持到朱治支援,正是因为手底下还有丹阳兵在。
孙策抵达徐州后不久,陶谦便将手下最后的底牌丹阳兵交给了孙策。
孙策带领六千丹阳兵以及徐州的郡国兵六千,合计一万两千人,北上进攻琅琊国的国都开阳。
开阳乃是琅琊国的国都,臧霸当时聚集了三万多名军卒云集开阳。
见到孙策兵少,臧霸尽起大军,于开阳以西迎战孙策,想要击溃孙策,然后南下进攻徐州,迫使当时已经击破了青徐联军的朱治回救东海郡。
臧霸将三万大军,列为方阵,分精兵八千人守备中军,翼军左右,其锋甚锐。
孙策麾下军兵虽少,但是却毫不胆怯。
他没有选择臧霸军相对薄弱的左右两翼发起进攻,而是选择了最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战法。
臧霸将精兵都集中在中军,孙策于平原军阵,同样以郡国兵守护两翼,亲领六千丹阳兵出阵,猛攻臧霸军的中军。
没有人想到孙策竟然如此大胆,臧霸军前阵猝不及防之下,被丹阳兵一举冲破。
孙策突入阵中,阵斩前阵主将尹礼,臧霸军前阵望见前军主将旌旗倒伏,顿时大乱。
臧霸军大败,孙策获甲首五百七十级。
臧霸止住了溃势,敛兵还战。
鏖战之时,孙策带领甲骑抓住了机会,突入阵中,臧霸勉强抵挡,被孙策一枪刺中左肩落于马下,臧霸军众将杀来,救下了臧霸,大军溃败。
孙策击破臧霸,一路攻入臧霸营中,拔其牙门,斩其旌旗,臧霸军虽众,但是见孙策旌旗,皆是望风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