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千里捎给你一只火药桶(1 / 2)

小说:明王首辅 作者:陈证道

天子乃万乘之躯,江山社稷系于一身,堂堂一国之君离京出巡,自是一件了不得的的大事,而且,有鉴于上一位正德皇帝把离京出巡当成家常便饭,沉迷于巡游玩乐,不仅使国家陷入动荡的危险之中,还严重劳民伤财。因此,以杨廷和为首的朝官们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嘉靖帝御驾南巡,而且是激烈地反对。

然而,朱厚熜南巡的决心十分坚定,而且理由还相当充分。第一,大明东南沿海刚遭受了倭贼的劫掠,百废待兴,朕作为一国之君很应该御驾亲临,安抚民心,振奋士气。第二,朕南巡安抚民心的同时,要顺道回湖北安陆州祭拜生父兴献帝,以告慰祖庙上苍。

如果说朱厚熜的第一个理由还有点条牵强,那么第二个理由却让人无可反驳,在以忠孝立国的封建社会,孝道比天还大,不孝之人会被戳着脊梁骨骂,阻止别人尽孝的人更是天理不容。

仔细算来,朱厚熜以藩王世子的身份入继皇位已经三年有余,这个时候衣锦还乡祭拜生父完全说得过去,甚至可以说非常应该。

所以,朱厚熜这第二条理由一抛出,包括杨廷和在内的所有朝官都哑火了,毕竟谁也担当不起阻止皇上尽孝的罪名。于是乎,天子御驾南巡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不过很快,杨廷和等濮仪派大臣,便从朱厚熜列出的陪驾大臣名单中嗅出了阴谋的味道。原来,朱厚熜所列的陪驾名单中分别有:内阁次辅费宏、内阁四辅蒋冕、户科都给事中张璁、刑科都给事中桂萼、户部主事霍韬……

这些陪驾大臣当中,绝大部份都是支持朱厚熜认生父为皇考的新贵派,又或者像费宏这种温和派,又或者是中立派。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去年三月份,嘉靖帝朱厚熜把张璁和桂萼两人召回京后,沉寂了近两年的“大礼议”之争再起波澜,而且还越演越烈,朝官们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体,一派是杨廷和为首的濮仪派,他们主张嘉靖帝以孝宗弘治帝为皇考,一派是以张璁桂萼为首新贵派,他们主张嘉靖帝以生父兴献帝为皇考。

这一年来,两派斗得不可开交,而前段时间因为倭贼大举入寇大明沿海,两派的斗争暂时有所放缓,不过自从去年底,徐晋荡平了沿海所有倭贼后,两派的战火便重新点燃,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就连内阁首辅杨廷和都赤膊上阵了,为此还连续被嘉靖帝降旨斥责。

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嘉靖帝朱厚熜竟然提出御驾南巡,所带的陪驾大臣中大部份都是新贵派,就算是傻子都能察觉其中有猫腻了,更何况是杨廷和这些官场老手。

于是乎,杨廷和便授意一名官员对陪驾大臣名单提出异议,结果经过廷推后,陪驾大臣的名单产生了很大的变动,大体上濮仪派和新贵派各占一半,而且杨廷和还亲自出马陪驾,让毛纪和蒋冕两名大学士在京留守,摆明不想给嘉靖帝任何可乘之机。

就这样,嘉靖帝带着两派大臣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从通州码头沿京杭运河南下,整支队伍就好像一只移动的“火药桶”,两派大臣都在密锣紧鼓地准备着,每天大眼瞪小眼,估计到了南京就得炸了。

小皇帝朱厚熜郁闷之极,本打算耍个小聪明,先甩掉濮仪派的几个重量级大臣,谁知他这点伎俩根本无法瞒天过海,杨廷和不仅见招拆招,甚至连他自己都跟来了。

不过,一想到己方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在南京候驾,朱厚熜还是稍感欣慰。徐晋此刻要是知道朱厚熜的想法,估计要哭笑不得了,他之所以把张璁和桂萼推上去,本来就是打算借两人之手跟杨廷和对杠,而他自己则置身事外,谁曾想朱厚熜这小子竟然千里迢迢地把这个炸药桶带到他身边去!

……

六月二十日,御驾一行抵达山东德州,天子夜宿于德州行宫中。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朱厚熜在宫人的服侍下沐浴更衣完毕,舒服地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后,便开始批阅奏本。虽然离京在外,但是一些重要的奏本,内阁两位留守大学士还是会每天派人加急送到朱厚熜手中的。

朱厚熜的心情显然十分不错,这也难怪,如今沿海的倭患消除了,推广种植红薯和清丈土地的政策也初见成效,国库的赋税收入稳步增加。

另外,虽然从去年到今年的沿海战争耗费了两百多万两,不过相当一部份都是徐晋自己搞定的,国库只掏了约一半的银子。这都不是事,关键徐晋还从满喇加搞回来近千万两的财物,超过了国库两年的财锐收入,不仅填补了战争的亏空,还大大的有赚。

试问朱厚熜那小子心情能不好吗?嘿嘿,看着国库慢慢充盈起来,那感觉……幸福满满啊!

今日送来的奏本并不多,朱厚熜很快就批阅完了,陆炳那家伙像掐准了时间一般,从外面闪了进来。

朱厚熜搁下笔伸了个懒腰,问道:“阿炳,徐晋从南洋回来了没?”

陆炳是朱厚熜的发小,深受宠信,自从上次从江南押回了大内宗设和鲨王徐惟学后,便被朱厚熜擢升为锦衣卫千户,现在更是受宠,俨然成为朱厚熜的耳目。

只听陆炳笑呵呵地道:“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