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营(1 / 2)

小说: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作者:晓风

二十四个字,说尽曲瑞心中曲划沟壑,张守仁颔首应之,嘉许道:“有此六句,曲瑞将来可专征方面。”

“末将只是隐隐想到大势如此,具体如何行事,恐怕大人早就想好了吧。”

被属下这么毫不留情的揭穿自己,张守仁干笑一声,道:“还望你们帮我,从十三年到十五年,乃是我浮山甚至是大明的最为关键的两年!”

“是,大人!”

虽然并不完全相信张守仁所谓大明几年之内土崩瓦解,京城和大半北方可能不保,到时候只余山东和江北一地在手再来绝地反击的战略规划,不过既然大人一心要照此方略来行事,那么众人也只能勉力跟随,当下所有人站立起来,抱拳拱手,齐涮涮道:“末将愿意为大人效死!”

“你们错了,非为我效力!”

张守仁正色道:“实乃为大明社稷,华夏三千年的薪火传承,已经有宋末崖山一事伤心惨毒,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以淮右布衣提三尺剑尽除膻腥,此岂易为之事?再复将江山沦陷为异族之手,吾等后人,又有何面目复见祖宗于地下!”

浮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教育还是很到位的,当下几个心腹神色也变的无比庄重起来,昂首挺胸,大声答是,此次,却是比刚≡↘,刚要庄重的多,雄深有力的多了。

……

……

崇祯十三年元月十九日。

因为新的军议时间未定,张守仁索性就在谷城多耽搁了一阵子,每天督促将士训练士卒,派出大股细作往英、霍山中打探革、左五营和罗汝才、过天星等各流贼营头所在的方向,同时开始招募山民充当向导,颇有磨刀霍霍,预备在年后大举出击的迹象。

他与方孔昭的争执,也是各执一词,两边发了折本送往京师,方孔昭是自己提笔写就的奏章,意气风发,极言武将跋扈专制之害。

张守仁的奏折则是请一位在襄阳守制的翰林代笔,基调是立在方孔昭倚老卖老,不能申明军纪之上,写的也是骈四骊六,文字华美,辞气昂扬。

只是这样的笔墨官司是注定打不出输赢来的!

崇祯原本是要将方孔昭换掉,新任湖广巡抚宋一鹤品行似乎不大好,但也是精明强干的一个久任地方,并且久历戎机,是地方政务和军务两把都能抓的角色。有这么一个干练的人才配合杨嗣昌,湖方地方肯定有一番新气象,最少不会拉大军的后腿。

但张守仁的成绩实在太妖孽了!甫到湖广地方,纵横天下十余年,叫崇祯恨之入骨的张献忠已经授首,流贼诸营中实力最强的西营也是被打残了,估计一时半会缓不过劲来。既然如此,放一颗不那么配合的棋子留在棋盘上,这个选择对崇祯来说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这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宋之异论相搅,明之大小相制,无非就是叫群臣不和,文武相制,这样层层牵制,可保皇权无忧。

这要是在承平时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惜在这种时候,皇帝的算盘也是打的未免太如意了一些……

方孔昭再任勋阳,且兵部奉圣命为勋阳优先补齐兵马,抚标之下所有兵马由一万七千满编到两万三千人,马由两千匹配给到五千,军械亦是优先供给,其中含意,不言自明。

有了这些变故,襄阳城新年军议的时间也是一拖再拖,一直到十四日元宵节前一日,杨嗣昌派旗牌官来,定了二十日于襄阳会议的日期。

日期定下,张守仁才于十七日那天离开太平镇,身边只带了张世强和王云峰等人,其余大将留守练兵,张世福领副将居中坐镇。

从谷城到襄阳,一般的贵人是从水路走的多,张守仁与内卫二百余骑却是风驰电卷般的沿官道行进,沿途所过村落,一看到张字旗号与众多的将旗之时,不论他是否能看到,村中不分男女老幼全村尽数出来,遥望而拜。

论说起来,张守仁放赈数次,多半是针对勋西一带的山民为主,那里的百姓太过困难,颇有衣食不给之忧,张献忠等人在山中潜伏时,山民多助贼而不助官兵,官兵纪律太坏是一大原因,更重要的就是各营义军经常在山中放赈,山民得其资助而存活,是以帮贼而不助官兵。

为了扭转局面,张守仁带头放赈,其余军镇或多或少也放了一些,这样一冬下来,最少有十万人因为张守仁而免受饥饿之苦。

在谷城四周,受赈的饥民也不少,或许在那些恭谨参拜的身影之中,便是有受惠的百姓列身其中。

中国人在此时尚且保有最古老的传承而未遭破坏,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古老的信条信奉的人尚且是人群中的多数,张守仁在谷城这几个月来的所为替他获得了十分良好的形象和完美无暇的名声,从一群群长揖而拜或是下跪的人群之中,便可看到人心之向背了。

到十九日傍晚时分,张守仁一行方赶到樊城水关,由关入城,见是荣成伯征虏大将军的旗号,守备城关的官兵不论是将领或是普通士兵都是在第一时间跪了下去。

“大将军!”

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都是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diedie2.com All Rights Reserved